当前位置: 天天涨停8 ttzt8 » 知识经验 » 正文

【深度好文】一位资深级操盘手永久珍藏的文章,值得读十遍!

股市判断主力强弱的几个标准
主力的操作按照简单的方式可以分为三步,即建仓阶段、拉升阶段、出货阶段。坐庄过程中,这三步必不可少,这是主力坐庄“三部曲”。如果将主力的操作阶段以时间顺序来安排,其可分为:进庄前的准备、建仓、试盘、调整、初升、洗盘、拉升、出货、反弹、砸盘、扫尾。这是一个比较完整、标准的坐庄流程,思路非常清晰。标准化后可以认为是完整的八浪循环。
这种模式的每一个阶段,主力都有其侧重点。如在进庄前的准备阶段讲究充分调研。在建仓阶段讲究耐心温和,并散布到内容传闻让市场不看好该股以便进货。试盘阶段讲究控盘程度。调整阶段讲究底部构筑情况,强调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初升阶段讲究股价脱离成本区的种种现象。在洗盘震仓阶段讲究盘中的技巧,瞬间巨幅震荡,并保持消息的真空。股价大起大落,让人不明不白。在拉抬阶段讲究高举猛打,强调高风险、高收益,并以此维持市场人气。在派货阶段强调真做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引诱公众、投资者进场接货,最终实现低吸高抛的目的。反弹阶段讲究以高度和减仓为主。砸盘阶段讲究主力如何不计成本地压价,寻找、孕育新一轮行情。
一轮完整的主力坐庄过程是从主力发现了一只极有上涨潜力和空间的上市公司股票并准备买入开始,一般的主力多会充分利用大盘下跌所导致的“空头”环境氛围或辅助以人为“利空”制造出来的恐慌情绪,以此来达到打压目标上市公司股价使之大幅下挫的目的,为未来的股价上涨创造出相对较大的盈利空间。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在相对较低的股价位置上开始吸货建仓,等到吸筹达到了足够多的份额之后就会开始把股价拉抬起来,并使之迅速地离开自己持有筹码的成本区域。待他们把股价拉抬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上时,就会开始寻找各种时机对目标股票进行打压股价,采取震仓、砸盘等多种手法来反复清洗场外的筹码,他们就在这种主动控制、引导所创造出来的市场机会之中扩大自身的盈利。如此循环往复,一旦他们从股市上榨取到了极大的利润,就会寻找各种机会千方百计地把手中的“仓位”全部套现卖出,而这买入与卖出两者价格之间所存有的那一段价格上的空间,就是主力的获利空间,也是主力坐庄的主要利润来源。
主力的强弱
在股市上操作,主力既是中小投资者的对手、敌人,又是中小投资者依赖的对象、朋友。只有跟着主力的节奏,跟着主力所操作的个股走,才能有获利的机会。特别是要跟着较强的主力,获利的机会才会较多,反之,如果没有跟着主力,或是跟着较弱的主力,则获利的机会将大打折扣,甚至亏损。
判断主力的强弱,有如下几个标准:
在突发性利空出来时,看股价走势是否坚挺。突发性利空包括大盘和上市公司两方面的利空。这种突发性利空往往让许多机构都没有思想准备和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常常是以股价的下跌来回应。而实力强大的主力则有能力应付和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不会轻易随波逐流,盘面在利空的情况下都会以横盘,甚至逆市上扬来表现。
与同类板块中的其它个股比较是否强势。在目前的市场中,板块联动是较为明显的一个规律,常常表现为齐涨齐跌。而较强主力介入的个股,在大部分基本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则会在走势上强于同类板块中的其它个股。
在各种基本条件接近的情况下,特别是走势形态差不多的时候,一般流通盘较大的个股的可信度要高于流通盘较小的个股。因为流通盘的偏大,则意味着主力需要更强的实力,更多的资金去操作和控制它。
从时间角度来说,能够更长时间保持独立于大盘走势的个股,其控盘的主力实力就比较强,表现在股价形态上,短、中期均线呈多头排列,上升趋势明显,涨跌有序,起伏有章,这也是强庄的特征之一。
单纯从K线判断,一般强庄多表现为红多绿少,这表明涨的时间多于跌的时间,阳K线的实体大于阴K线的实体,主力做多的欲望较强,市场的跟风人气也比较旺盛。
可以经常性观察到,个股在上涨时力度比较大,在涨幅榜的前列常常看到它的影子;而下跌时幅度却远远小于其它个股,并且成交量高于盘中个股的一般水平。
以上所列的只是强庄股的一部分特征,每个投资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寻找其它的一些判断方法。但在跟庄时不要忘记,选择适当的大势背景及时间,是操作中较为关键的要点。

资金预算与分配
预算资金是主力根据选定目标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量的大小和自身必需的控盘程度,对实现坐庄所推算出来的操盘资金预算。其中包括:建仓资金、控盘资金、紧急情况备用金,以及对未来可能需要融资的资金量和融资方式,也会制定出一个较为明确可靠的方案和计划,以防止自己在坐庄途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从市场运作的规模上去看,依据运作目标上市公司股票的性质与类型,主力衡量一只股票盘子的大小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股票流通量的大小;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多少,也就是用股价乘以流通盘。由于股价是变化的,故此股票的总流通市值也就是动态的。
主力的坐庄资金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建仓资金,在底部“锁仓”,在高位套现,主力赚钱主要就靠这部分资金;另一块则用来拉抬、操纵股价的控盘资金。这两块资金需要相互配合,由于其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原则上的使用方法就更加不同。
(1)控盘资金主要是以持币为主,建仓资金主要是以持股为主。
(2)控盘资金主要是以短线操作为主,建仓资金主要是以中长线操作为主。
为了稳妥起见,主力的运作资金只要按照目标市价,一般只要能够达到控制了目标上市公司流通量30%~40%的份额作为“底仓”的基础上,然后还能够用另外的资金控制、操作其余未控盘部分30%~40%份额的话,以短炒的方式进进出出,通过反复买卖来保持股价的平衡运行,把握买进卖出控制股价的节奏和影响,则基本上就可以成功运作该项目了。
此外,主力一般还要特别备有一笔应对突发情况的资金,这些资金一般在平时是不会轻易动用的,只有在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才能动用。一旦出现意外无法应付,则可能使主力的整个运作计划失败,为其带来极其大的损失。这个数额一般只需为总资金的5%~10%即可。
在一般意义上而言,运作准备长期投资的目标上市公司股票,主力都会倾向于自己建仓锁定的“底仓”越多越好。而仅仅只是运作短期的投资项目,则主力建仓的比例也比较少,股价在上涨过程中短线震荡成分也会增加。
一般原则上,主力如果在前期建仓过程中锁定的“底仓”越多,遗留在场外的剩余流通量自然越少,而未锁定的流通筹码就相对比较少,则股价未来的走势和盘面也就相对较好控制,主力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控盘能力也就越强。如此,主力控盘使用的资金自然也就可以相对少一些,日后股票的价格即使是翻上了几倍,也只需稍微套现一部分获利的股票就足以维持控盘的能力,股价的短线波动不会太大,上涨趋势也会比较平稳,上涨空间也就自然较大。
主力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控盘难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场外未锁定流通筹码的绝对规模,外面遗留下来的未锁定流通筹码越多,则参与的投资人数自然就越多,主力控盘也自然会相对困难得多。有的时候,主力也常常会通过让其他人帮助“锁仓”来减少场外遗留的未锁定流通筹码的规模,从而使股票的盘面变得相对容易控制一些。
假如:一只目标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是3元,流通量是2亿股,那么在理论上我们只需要持有6亿元就可以全部买下所有的股票,但是,在实际收购过程中这是不可能的。一旦我们在市场上开始大量地收集、锁定一些流通股票时,股价自然就会因为流通量减少了而逐步开始上涨。故此,主力在市场建仓吸筹的时候,一般都是悄悄地进行的,以免节外生枝,影响自己的操作计划。
如果事先准备了5个亿资金准备坐庄上面所说的那只目标上市公司股票,首先,我们就必须要暗中以3.6亿元左右资金在3元附近价位上收集到1.2亿股,这样就控制了占股票总流通盘60%份额的“底仓”,这也就是我们用来做长线的主力成本,也是我们未来获取暴利的根基所在。其次,我们只需要用余下的1.4亿元控制、操纵那剩下8 000万股未锁定流通筹码即可。
按照此时3元的市价,只占其额度的46%左右,一般只要达到能够控制、操纵未锁定流通筹码的30%左右,项目就基本上已经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用来做中线主力的成本。
剩余下来,我们在运作上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拉拾股价上涨的过程中用少量资金通过不停地买进卖出,维持股价向上运行一路上不赔不赚即可,这个资金的成本就是我们用来做短线主力的成本。
那么,若是未来的股价上涨到了6元,则全部的股票流通市值就已经由6亿元变成了12亿元。而我们前期所掌握控制的3.6亿元“底仓”就已经升值达到了7.2亿元。此时,只要我们维持股价不出现大幅度下挫就能够全身而退,暴利就完全可以迅速地得以兑现。
在整个拉抬股价的过程中,我们的控盘能力是会随着股价的逐步上涨而开始逐渐下降的,除非我们拥有足够的资金量能够维持高企的股价所需。在这个股价上升的过程之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中线主力不停地高抛低吸赚到利润,使自己做中线资金量的盈利部分能够维持与股价的上涨同步的态势,这才是中线主力的真实意义所在。

主力的持仓量
一只股票能不能涨起来?涨升的方式如何?洗盘的时间和力度怎样?股价上涨的目标价位在哪里?这些都是散户最希望了解的信息。要做出较全面和准确的判断,必须分析主力的持仓量。
主力的持仓量,是指主力持有某只股票流通盘的那一部分筹码。筹码收集到什么程度才有条件坐庄?对此我们无法一概而论。这与股票流通盘的大小、股票基本面、大盘行情,以及主力的资金实力和操盘风格等因素都有关系。
(1)持仓量的大概分布。在透析主力的持仓量时,必须对股票流通盘的持仓分布做一个大致的分析。通常,流通盘中20%左右的筹码是锁定不动的。这部分股民,是正儿八经的长线投资者,无论主力如何震仓、洗盘,也不容易收集到。当然,他们对主力的拉高和派发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剩下80%左右的筹码在中短线投资者手中,其中大约有30%的筹码,于高位深幅套牢。这部分筹码在主力拉升时构成强大的阻力,所以在吸筹阶段,主力往往通过长期低位横盘或小幅震荡,散布利空消息。在大盘上涨时故意压价,让套牢者割肉出局,丧失解套希望,才能达到筹码收集的目标。另有30%左右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浮动筹码,这部分筹码最容易拿到手。还有20%左右的筹码落于民间大户(或老庄)之手,主力必须消灭掉这一部分筹码,在拉升时才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2)主力需要多少持仓量。通常,主力坐庄的持仓量在20%~80%。长线主力持仓量占流通盘50%~70%的情况居多,这时股性活跃,易走出独立行情;中线主力持仓量占流通盘的40%~60%,这时股性也活跃,易于操盘;短线主力持仓量占流通盘的30%~50%,股价一般随大势涨跌而动。个别的强悍主力持仓量超过流通盘的80%,由于筹码过于集中,盘面过于呆板,散户可操作性不强。
通常,一只股票的升幅,一定程度上由该股筹码的分布状况以及介入资金量的大小决定。主力的持仓量越大,控盘能力越强,主力运用的资金越大,拉升之后的利润也越高。但是持仓量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持仓量越大,需要主力投入的资金越大,损耗的费用越大,筹码收集的时间也越长,操盘周期也相应延长,风险会加大。另外,主力持仓量过大,场内散户很少,无法形成赚钱效应,股性变得较死,派发难度较大。

判断主力持仓量的基本方法
一是根据吸货期的长短计算。
对吸货期很明显的个股,可大致估算出主力的持仓量。
主力持仓量=(吸货期×吸货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吸货期×吸货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50%)
式中:吸货期每天平均成交量=吸货期成交量总和÷吸货期;2代表内盘和外盘;50%=大约有30%是根据持仓分布确定的浮动筹码+大约有20%是主力对敲量。
从等式看,吸货期越长,主力持仓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主力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上市后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黑马在默默吃草。注意:吸筹期的选定一定要参照股价走势,主要根据投资者的悟性判定。吸货期选定失误,会造成估算结果的失真。
二是根据换手率大小计算。
换手率=吸货期成交量总和÷流通盘×100%
在低位成交活跃、换手率高、股价涨幅不大的个股,通常为主力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量”与“价”似乎为一对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价”必会紧紧跟上“量”的步伐。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
三是根据内盘和外盘计算。
计算公式:当日主力买入量=(外盘×1/2+内盘×1/10)÷2。然后,将若干天的主力买入量进行累计,当换手率达到100%以上才可以,取值时间一般以30~60个交易日为宜。
(2)用整理时的盘面表现来判断。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老庄卷土重来,或是主力边拉边吸,或是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主力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的表现来判断。老股的主力要想吸筹,必须是股价已有了充分的回调,场内几乎无获利盘。一般而言,股票从前期高位回落超过50%时,基本上可认为回调到位。当然,前期如果被主力大幅拉高的,则另当别论。若前期上涨幅度不是特别大的股票,回调幅度超过30%时,市场中的获利盘已微乎其微了。
(3)用上升过程中的放量情况判断。一般来说,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会同步放大。某些主力控盘的个股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反而缩小,股价往往能一涨再涨。这些个股可重势不重价,主力持有大量筹码,在未放大量之前即可一路持有。
(4)用新股上市后的走势情况判断。有些新股不经过充分的吸货期,其行情往往难以持续,近期出现大批新股短期走势极强,市场呼声极高,但很快就走软的现象。可以说,没有经过主力充分吸筹期,行情必然难以长久,投资就走软的现象。可以说,没有经过主力充分吸筹期,行情必然难以长久,投资者对多数新股不妨等其整理数个月之后再考虑介入。据实盘经验:
①上市首日换手率超过50%;
②完成首个100%换手率时,股价有强势表现;
③在大盘无忧时,新股中的庄股股价不会跌破上市首日的最低价。偶尔跌破也是为了震仓,时间短,幅度浅(不超过10%)。
(5)用上市公司的股东总户数来判断。据统计,凡是主力派发充分、筹码全部转移到散户手中,流通盘在3亿左右的,一般单户持有流通股都在3000股左右。这样,在年报或中报时,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股东总户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公司的单户持有流通数。单户持有流通股凡是在5000股左右的,说明已有主力在场,但持仓比例不超过50%,难以控盘;凡是单户持有流通股超过10000股的,说明主力的持仓已有可能达到70%,应予以重点关注,日后拉升幅度一般都在100%以上。但随着大盘股的逐步上市,单户持有流通股数可能随之增加。
(6)用走势与量价配合情况来判断。在建仓阶段主力持仓量从0开始,所以一只股票从高位下来,跌到地量地价,主力持仓量是最低的时候。从底部开始,主力的持仓量逐步增加。有些股票是在低位做大底,其实这个底,不见得是主力做出来的,也许是市场做出来的,是规律的产物。这样的底,不管多大,主力持仓量都等于零。另外一种底,是主力做出来的,在底部震荡过程中,主力持仓量是在增加的。如何分辨这两种底?前一种底,形态是随波逐流,往往弱于大盘,成交量是在短期头部时较大,其他时候都很小;而后一种底,往往是强于大盘,即大盘连续下挫时,该股能够守住底线不破。成交量比较均匀,上涨和短期头部时都不是很大。而且后一种底部时间要比前一种短,一般在3个月之内。

========================

主力的利润率
主力坐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主力在坐庄过程中所付出的费用必定有一个最低成本,主力在炒作股票的过程中,也必然有一个主力的最低利润和行业的平均利润。考虑到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股价以翻番的位置作为卖出目标的基础。主力在坐庄的过程中,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必须是从低价买入到高价卖出,这是股价运动的真理。主力要获利,也必须要把股价从低价位推到高价位,这个空间多大要视主力的实力,大盘的情况而定。
按我们的操盘经验,一般地说,一只股票上涨100%的空间,这个时候主力的利润率应该维持在30%–40%左右。这里的100%是指股价从一段行情的最低价到最高价的幅度,40%为净利润,如果包括10%的资金成本,毛利率在50%,且为主力的正常收益。例如,某只股票的最低价为10元,主力吸货一般要消耗20%左右的空间,即股价在12元左右为主力的吸货成本,拆借资金年利率一般为10%左右,中线主力坐庄时间一般要经历一年以上的时间,利润成本消耗10%,坐庄过程中要经历吸筹,洗盘,震仓,拉升,出货等工作都要耗去各种成本,一般在10%–20%之间,并且主力不可能完全在高位派发手中的筹码。例如,股价从10元上涨到20元,高位派发空间需要20%–30%,各种成本累计高达60%–70%,这就是主力坐庄的“行业平均成本”,即目标个股上升100%的幅度,主力实际只能获利30%–40%左右。
当然,这个比例是有出入的,如果操盘手的水平较高,融资能力、主力的公关和消息发布比较到位,这个利润率将可以再上升5%–10%,但毛利润绝不超过60%。如果这个主力做得比较差,融资能力弱,市场环境差,这个利润率将再下降5%–10%,但毛利润绝不低于30%,30%–40%利润区域是主力坐庄的行业平均利润,如果低于这个利润,则很多主力将会退出这个高风险的行业。
另外一个问题,主力在拉高的过程中,主力的成本如何变化?
是不是也一路增加?这个不一定,同样的道理,如果操盘手的水平较高,主力的公关和消息发布比较到位,在拉升的过程中有相关的利好宣传配合,即使拉高的高度达到了100%,主力的持仓量是可以减少而不是增加的,拉高过程中没有增加持仓,但还是会增加一些成本。举个例子,(其中不考虑10%的涨跌板限制)某只股票在拉升过程中,第一天买进100万股,价格是9元,第二天卖出100万股,价格是10元,看起来是赚了100万元,但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是需要主力高买低卖的,千万不要认为主力总是在低位买了高位卖,很多主力当天从8.5元拉到10元,然后从10元跌到8.5元,在8.5元涨到10元的过程中,很多股票都是在9.9到10元之间买的,然后在跌回来时要出货,当天不能增加持仓量,出的时候很多是从8.8到8.9元之间出的货,实际上就是主力在做倒差价,才能使市场的人继续跟进,所以有些时候股票在底部放量,真实的原因是主力在卖,散户在接。一般来说,主力在高位卖出,低位再护盘这种情况不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股票都做得比较绵软。

相关文章

微信号ttzt8ttzt8 或扫码

contact

QQ号6661512 或扫码

contact